电话

巴中市巴州区向农深改 改出新气象

来源:巴中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:2024-09-06 点击次数:1247


 

近年来,巴中市巴州区坚定以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推进“和美乡村”建设的最优路径,整合一切资源,激发各类要素潜能,“争取政策找钱”与“想方设法赚钱”两手抓,用经济和金融的办法盘活存量、做足增量,变区级找钱搞建设为区乡村一起找钱抓发展,奋力破解老区农村发展难题。

盘活资源拓展集体经济滚滚“财源”

“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,二靠科学。”大和乡争取到朱垭村聚居点提升暨饮水工程改造项目资金,天马山镇成功争取到福田街道-天马山镇帮扶合作项目资金130万元……紧跟政策机遇、把握政策导向、整合资源优势,争项目、争资金,千方百计夯实农村经济发展根基。

区委、区政府想办法盘存量、做增量,开展“三项清理”摸清家底,锁定农村集体“三资”46.18亿元,净增1.07亿元,出台《巴州区盘活镇村闲置公有资产管理办法(试行)》,统一规范、因地制宜,按照“一资产一方案”全面盘活,实现了统筹资源心中有数,可用之“财”颗粒归仓。

要进一步打通壁垒,有力促进产权交易。通过将集体资产资源录入巴中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服务平台,平台自动识别资产资源状态并生成待开发待营运数据信息,目前核清全区待开发资源70.5万亩,待营运经营性资产258处,已经实现了与成都产权交易平台互联互通。

农村集体经济领域,存在大量闲置或低效运营资产,巴州的生财之道就是唤醒沉睡资源,想方设法赚钱。目前,已盘活镇村闲置公有资产103宗、面积5.31万平方米,收入138万元。

三江镇巧妙地将村社6处闲置资产进行活化利用,成功吸引了开发业主承租,预计可实现年收入8.2万元。其中,三江口社区公服中心出租年收入2.2万元,民主村老村部出租年收入2.8万元。“通过盘活闲置资源,引入业主发展农业产业的一系列措施,不仅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,还促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,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就业和增收,让老旧地块重新焕发活力,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。”三江镇副镇长李伟说。

西城街道红福社区变废为宝。在垃圾遍地、杂草丛生、又脏又乱的荒地上建成修建2个便民停车场8000多平方米,规划停车位200多个,既解决了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,提升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,又盘活了闲置资源,拓宽了城市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,实现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约70万元。

在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下,巴州沉睡的农村资产资源正在成为助力乡村建设的源头活水。

创新培育新主体构建联农带农富农机制

近年来,巴州区通过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,定期组织农技人员进入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面对面指导。创新财政资金投入使用方式,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基金、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基金,采取贴息、担保、风险分担等方式,将单一的财政政策丰富为“财政政策+产业政策+金融政策”,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发展。

随着各项支持政策扎实落地,多元经营主体快速成长,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。近年全区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64家,培养新型职业农民667名、职业经理人45人。

凤溪柠檬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正在展现良好势头,联合社由凤溪柠檬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9家从事农业种植、养殖及服务业活动的专合社组成,有社员230名、农民成员221名、出资总额500万元。联合社坚持种养循环生态发展理念,在发展粮油规模种植的同时,同步发展塘鱼、生猪、肉牛等畜禽养殖产业,构建粮油产业发展联合体,带动周边10个行政村650户农户,种粮面积3100亩,年产粮1500吨,提升了种粮综合效益,实现了资源整合、协同发展,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。

2023年大茅坪镇白云村1350名股东参与分红,村民变股东,个个喜笑颜开。这个贫困村的蝶变要从2019年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说起,成立之初就迎难而上盘活白云村原引进经营不善的锦绣山庄项目,开工建设白云现代农业观光园,以民宿美食、儿童乐园、休闲垂钓、棋牌娱乐、采摘蔬果等丰富业态实现盈利。2021-2023年,白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.6万元增长到19万元,两年增长7倍。

通过抵押融资、村企联营、资源发包、居间服务等经营方式,建强强村(镇)公司,也是巴州区一大探索。大和乡和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乡政府及辖区51社区共同组建并分别持股,通过承接小型工程项目,整合部分社会化服务,打通了集体经济“内循环”。分红上,项目所在村优先分红40%,其余村社分红12%。成立11个月以来,营业额超160万元,净利润近45万元。2023年,全乡集体经济总收入108.72万元,同比增长75.89%,村均收入达18.12万元,实现了资源统筹、以强带弱、抱团发展。

不仅仅是集体经济,在巴州还涌现有很多企业,也正在发挥着联农带农富农的重要作用。

省级龙头企业四川恒兴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之一。该公司在巴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立起“龙头企业+新型经营主体+农户+脱贫户”的联农带农机制,与各类粮食种植、收购主体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,推进园区农产品订单式种植。2023年,带动园区新增专业合作社130家、家庭农场99家、股份经济联合社30家,订单收购粮食1.18万吨,订单率达72.4%,实现了农民增收、企业增效、财政增税三赢局面。

 

上一篇: 四川从全国大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 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

下一篇: 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强调 以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为引领 扎实有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